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7章 237.秦凤大政方略 (第1/3页)
而让徐清惊讶的则是在这一次的认命中,通过韩琦的书信,竟然发现其中还有欧阳修的推荐,此时的欧阳修也已经不再是个小小的谏官了,而是任右正言、知制诰,是朝廷之中谏官体系里数一数二的大佬了,这让徐清很是没有想到,他跟欧阳修的联系一直都没有断,可是对于他的升官,欧阳修却从来没有提过,徐清知道,也是从韩琦的嘴中听到的。 对于自己这位老友如此瞒着自己,徐清也只能是苦笑了,通过书信往来,对于这位生性旷达,诗人酒徒的家,将名利看做云烟也实在是他会做出来的事情,徐清只能赶紧写信庆祝他的高升,而在欧阳修的回信之中,则是非常开心的调侃了一番徐清,说他现在官做的比自己都大,不告诉徐清自己升官了,实在是不想让徐清嘲笑他官级低罢了。 看着这封信,徐清忍不住笑出了声,这位大文豪若是真的在乎官位,就根本不会到现在才当上右正言了,凭借着他的才华,或许早已经升任宰辅之臣也是必定之事,毕竟古代之朝廷重文教更甚于能力,而欧阳修在文采辞藻上的功夫,当今之世,真可谓是无出其右,执士林之牛耳了,当高官对于他来说,探囊取物尔。 不过说笑归说笑,欧阳修终究还是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得知徐清已经是秦凤路安抚使之后,依旧不改他说话的辛辣本色,书信中一言一句皆是在提醒徐清一定要善待百姓,不要做出有违天理的事情来,从中也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人品来,不为一个人的身份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古今有几人能够做到? 欧阳修就做得到。 而除了欧阳修之外,远在江南的李琦和张合也纷纷写信给徐清祝贺,他们的信相比起欧阳修来,就要谦卑的多了,言语之中,溢美之词相比起真情实意来,却是要少的多得多,对此,徐清也只能苦笑,毕竟自己的朋友,也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欧阳修一般的人物,若要真是如此,那他也过的太憋屈了不是。 不过除了这些好朋友之外,自己那位原本当自己不存在的老师,陈执中这次竟然也给自己写了封信来,表示了祝贺,这让徐清很是惊讶,自己的这位老师,就在今年的五月,也被朝廷征召入朝,封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而在隔月,皇帝陛下再次宣布认命陈执中为枢密院正使,也就是国防部长的职务,此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宰相),并没有人担任,也就是说,陈执中可以说是整个文管体系中最大的那一个了。 可徐清依旧很难抱有欢喜去看这封信,几年前平阳县水灾时,自己写信求救理都不理自己,现在倒是给自己写信来了,这让徐清心里就有了些轻视,不过等打开信看了其中的内容后,徐清心中的轻视倒是一点都没有了。 自己这位老师在信中很是认真的讲了一遍自己在科举时的状态,还有与自己几次相处时所得到的感觉和总结,觉得原本的徐清是一个愣头青,不通政治,可才华却异常璀璨,虽不如欧阳修,但可比一般士子要优秀很多,所以他不忍徐清流落地方,最后被派系倾轧浪费了这一身的才华,便将他带去了文史馆,做校勘。 后来几年时间过去,徐清得罪了朝中大臣的家眷,被迫离开汴京前往地方任职,此时的陈执中正好也外放到了地方担任地方官,便也出不了什么力气,等到水灾来临时,陈执中又重新回到了中枢,可他并不觉得徐清是做得对,因为他很清楚,这些米粮的背后之人,到底是谁,他们的力量又有多么的强大,而自己身在朝廷,又担任高官,如果站出来,必然将会让徐清受到更大的非议。 毕竟当时的朝廷可不是现在的朝廷,那时的朝廷之上,许多势力还是皇太后所留下来的,而自己作为皇帝陛下的亲信,需要为陛下当马前卒,夺回属于他的权利,朝堂之上的斗争可谓异常激烈,自己若是有异动,那么反对陛下亲政的那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