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_第237章 237.秦凤大政方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7章 237.秦凤大政方略 (第2/3页)

帮人就必然会借此事将自己彻底拉下马来,这对于自己来说,没有什么,可对于陛下来说,却是再一次丧失了彻底掌握国家大政的机会,所以自己没有站出来帮你说话。

    看着信中的内容,徐清不得不同意,陈执中说的并没有错,当时的自己只是一个稍有才华的年轻人而已,而救自己的代价则太高太高,甚至关系到陛下的命运,自己的老师与陛下感情深厚,为了自己而舍弃陛下,他确实做不到,也不该去做。

    可尽管徐清的理智可以接受,可是在感情上,他依旧很难接受陈执中抛弃了自己这个事实,毕竟当时若不是欧阳修救自己,自己早就死在了平阳县也说不定,那是生死之间的大事,可不是一句不得不就能解决的。

    陈执中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信中,并没有说要求得徐清的原谅,只是把当时朝堂之上的形势和自己的苦衷写了出来而已,随后话锋一转,便讲到了最近几年的徐清身上,对于他在秦凤路的表现,陈执中表达了自己的震惊,这个原本在自己眼中只是稍有文采的学生,竟然在地方上做的如此有型有色,这实在是出乎自己的意料。

    若不是范仲淹、韩琦、夏竦几位名士还有欧阳修这样的弟子证实了此徐清便是彼徐清,陈执中差点还认为这是一个同名同姓的人呢,可见徐清的改变和在秦州的贡献,对于陈执中来说,绝对是超乎想象的,这也彻底改变了陈执中对于徐清的态度。

    原本是个书生,培养他是想让他著书立传,而现在则不同了,既然有如此经世之学,又何必困于书本之间,寻求那觅不可得的大道呢,还不如下到地方拯救黎民百姓之困苦呢,所以在这次的推荐上,陈执中也署了自己的名,徐清看见这行字的时候,手上都不由得出汗了。

    一位宰相,三位副宰相,再加上一位谏官三把手,这秦凤路安抚使的位子,舍我其谁?

    继续往下看,陈执中在写完自己对于徐清的过去和现在之后,便开始写起了未来,对于他以二十九岁的年龄担任一路之长,陈执中在信中给了徐清很大的助力,他说‘凡有阻力,为师才朝堂之上必定帮你扫清,若遇不臣,则随机应变即可’这句话给了徐清很大的鼓励,毕竟这秦凤路可不是秦州,他需要面对的是更多的官员和更多的门阀士族,若是要跟他们作对,就必然需要军队的帮助。

    而在北宋,地方首长在和平年代是不能掌握军队的,这样一来,自己的改革必定会被拖得很慢,而陈执中的这番话,则让徐清彻底安定了,毕竟他和韩琦还有范仲淹三个人已经将整个枢密使掌握在了手中,也就是说全国所有的厢军和禁军的将军,都是听从他们命令调动的,而自己得到了他们的全力支持,凭借这秦凤路上下接近八万人的军队,自己难道还不能把这些士族给整服喽?那自己也太弱了。

    想到这里,徐清的心中很是兴奋,对于陈执中的不满也渐渐烟消云散,再往下看,鼓励之后,便是一阵警醒之言了,无外乎和韩琦一样,就是要对得起百姓,对得起皇上,不要为非作歹,必然必有国法惩处一类的话,最后就是一些祝福了,到此,这封信也就结束了。

    看完这足足七张白纸的长信,徐清用手按了按自己的眼睛,轻轻的揉了揉,然后拿起旁边的白纸,很是郑重的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自己对于老师能够相信自己的感激,以及自己未来在秦凤路所会做的努力,写的很是尊敬,然后连同其他的信件,一起交给了邮差,让他把这些信送到各处。

    跟着邮差走出自己的书房,耳边便是一阵丁零当啷,抬头一看,正是有人在屋顶上装修房子呢,自从朝廷下旨将秦州台为府以后,便决定将秦凤路的治所从凤翔府变到秦州府来,并且规定,只有安抚使司设立在秦州府,其余三个衙门则分别设立在兰州、凤翔府和巩州,这一招让徐清大喜过望,他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