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5章 245.开药 (第3/3页)
陛下曾有想过,我朝现今之商业规模,已经是三倍与唐了么?”徐清对着赵祯说道,这个数字是范仲淹告诉他的,刚刚听到的时候,徐清也是非常的吃惊,人常说宋朝是个富庶的朝代,从这个数字中,徐清才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朕知道。”赵祯点点头,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又如此的勤勉,这样的数字他怎么会不知道呢。 “那陛下可否知道,我朝一年之岁入,其中商税才占据我朝之税收不到四成,这还是加上了盐铁茶专利贸易之后得到的数字,若是减去盐铁茶这三项,我朝之税收,占据国税才区区一成而已!与唐朝并无所差别,陛下,这个数字难道还不能体现问题的严重性么?” 徐清的这个问题让赵祯有些措手不及,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农业国家,对于商业和商人,就从来没有正眼看过,所以历朝历代几乎都是重农抑商,把商人摆在一个非常下贱的位置,尽管他们其实很有钱,可是这就是中国人的社会观念,数千年来一直到鸦片战争以后,才逐渐改变,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现在被徐清一下子提出来,赵祯自然是反应不过来的,所以他冷静的想了想才开口说道:“依爱卿之见,该当如何?“ “依臣之见,如今我朝商业发达,就应该让商人承担更加重要的任务,所以臣觉得必须要增加商税,最起码也要让商税成长到国税的三成,然后减少农税,以此来平息地方乡绅的怒火。“徐清很是轻描淡写的说道。 “减少农税固然可以平息乡绅的怒火,可冒然让商人的税收从一成变到三成,不会让商人愤怒么?“徐清这个粗暴的回答让赵祯有些目瞪口呆,他甚至以为徐清是在开玩笑呢,可面对赵祯的质疑,徐清立刻回答道:”不会,在减少农税的同时,我们可以下达法令鼓励乡村之中的居民进入到城市之中,让他们从农人变成商人,以此来减轻商人的用人成本,这样一来,商人尽管会增加许多的税,可是在人力成本上必然会下降很多,这样一来,他们即便有损失也不会特别的大。 到时候只要陛下再开放海关,让他们可以尽情的自由贸易于我朝和平之国来赚取其中的利润,然后再把其中出类拔萃之人加封官职,给他们一定的特权,如此一来,商人的怒火自然平息,至于乡绅们,虽然损失了劳动力,可并不会打紧,毕竟乡村之中人口众多而土地稀少,人力成本历来就低,就算有数百万人涌入城市,也只是会稍微增加一些用人成本而已,陛下给他们减得税绝对可以弥补他们的这一点损失,如此一来,改革便可以在农村顺利进行。 到时候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土地需求自然会大幅度下降,陛下也就不用再从士子们手中为了一点土地而大肆争抢,如此一来,陛下与乡绅之间的矛盾便可以大大缓解,对于改革来说,也会轻松很多。 接下来,陛下只需要稍加等待时机,乡村之中的人口便会大幅度进入城市之中成为市民,陛下应该知道,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因为饮食起居皆需要旁人配合,所以往往要比居住在农村的人更好管理,而全国人口大幅度从农村迁往城市,这无疑会减少陛下管控的成本,等到那个时候,再对士子们手中的无赋田进行管理也不迟。“ 徐清的这套做法无疑是非常狠毒的,士子们之所以可以如此威胁皇帝,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们跟乡绅们站在一起,在农村这个地方建立起了非常牢固的宗族联盟,将所有人以村子的规模连结在一起,只要皇帝敢动其中一个人,便会彻底惹怒整整一片,在这里,强龙难压地头蛇,即便是皇帝也无法擅自更改规则。 而城市却不同,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往往是陌生人之间的合作,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都知道,亲情往往是一代比一代更加淡薄的,到最后除了自己的父母以及孩子之外,其余人等也就是逢年过节见一面了,而这样的单个个体,往往比一个巨大的群体要好控制的多,当一个国家的个体数量要超过群体的数量之后,其控制起来,自然是更加方便了,城市中便也能节省出更多的管控成本,也就是所谓的捕快、军队,只要将这些多余出来的管控成本投放到地方上去,到时候只要一经改革,便成定势了。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