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_第275章 275.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5章 275.忍 (第2/3页)

粮道上的农夫差不多有两百万左右,要不是宋朝富甲天下,这仗还没打,光是这笔钱就能把人给压死不可。

    而这样的结果,徐清等人却很高兴,因为这几乎已经是他们所能设想到的最好结果了,虽然还有更好的结果,比如说辽国答应了他们的要求随后撤兵,不过这样的结果显然不太现实,辽国乃是天下第一大国,军事实力更是毫无争议的天下第一,想要让他乖乖撤兵,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能像现在保持紧张的过程中让和平存续下来,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现在这个状态保持下去,然后等待辽国内部的事情开始发酵。

    当然,徐清这样的做法,引起了许多保守派中主和派的不满,在他们的眼中,耶律洪基的要求并不过分,只是增加了五十万贯铜钱和十万匹布帛而已,这笔钱加在一起甚至不够现在军队调动两个月使得,若是时间再拖延下去,则花的钱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这又何必呢?

    这样的舆论很快就在汴京的朝堂上传扬了开来,对此,徐清赶紧找了范仲淹和包拯两个人商量了一番,对于这样的言论,范仲淹这种以国家天下为己任的人自然是受不了的,给钱是一回事,给多少则是另外一回事,给十万,西夏和吐蕃、大理等国看到了之后,只会觉得辽国要的少,宋国坚韧了,可若是答应了耶律洪基的要求,那在他国眼中的印象可就真的败坏了。

    这可不是五十万贯钱能买的回来的,所以范仲淹等人是坚决反对这样的言论,徐清和包拯也同样是如此,三个商量了一番之后,在所有人的一起努力之下,很快便草拟了一封奏折,在第二天由范仲淹公开在朝堂之上,对着文武百官和皇帝念出了三人的想法,便对主和派的那番言论进行了强力的驳斥,这也瞬间引爆了整个朝堂政治的风暴。

    范仲淹这边刚念完,保守派的大臣就站了出来,将范仲淹说过的话全部给驳斥了一遍,尤其是国体有损一说,在那位大臣的口中,若是因为五十万贯国体便有损的话,那么十万贯国体就不会有损了么,积沙成塔,聚木成林,今日若退一步,那么明日就会退两步,西夏、吐蕃等国见我朝向辽国出让岁币,那他们又会如何对待我等呢?

    既然是要让,那便多让一些就是了,早日结束这无谓的争吵,比五十万贯钱币来的更加值钱,又何必在这些小钱上争论不休呢,这样的发言顿时让主和派的斗志重新燃烧了起来,范仲淹和徐清等人对视了一眼,眼中尽是无奈和乏力。

    像他们这样人,其实无所谓主和还是主战,也无所谓改革还是保守,更多的情况下,其实他们更加接近于实干派的作风,而现在这样无尽的扯皮,就是他们最讨厌的,这也让徐清深刻的认识到人们的思想若是不统一,对于一个国家的行动来说,会有多么的不利,而且这还是朝堂之上的官员,尚且如此,那么民间的百姓呢?

    就在此刻,徐清突然意识到了现代的媒体到底有多么重要了,媒体,这一现代社会的第四种权利,他们可以将黑色抹成白的,也可以把白的抹成黑的,能把一个普通人变成英雄,也可以把英雄变成狗熊,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他还能把人民的思想统一起来,让所有人知道一些正确的信息,而不是一些小道消息,这在古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毕竟此时的人类大多都很迷信,因为一道偈语而推翻一个王朝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而宣传,则能够让一个朝廷变得更加稳定。

    报纸的诞生,显然是十分有必要的了,而且为了要把天下的图书馆、图书站给填满,所以徐清早在三个月前便下达了研究新型纸张的命令,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和改良,总算是有了新的收获,他们通过不断的测试,最终从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