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4章 284.慷慨解囊 (第3/3页)
,而是钻研进了如何为官的道理之中。 这不可避免的会让地方治理出现很大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世袭传承的土地贵族自然要更加珍惜自己领土上的百姓,从这一点上来看,儒家文化对于责任心这三个字,确实有所欠缺,尤其是越往后的朝代,能谨守住这三个字的是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那么多普通百姓支持朝廷,乐意当兵、出粮,这实在是让徐清和其余众人都有些震惊。 而这也同样引起了徐清的好奇心,这些百姓平日里不骂朝廷就不错了,这个时候竟然会如此慷慨解囊,甚至还想要上前线,其中的原因徐清真的很想了解了解,为此他专门趁着一个休息日离开了开封城,到了近郊的一片乡镇中去,随便找了几个正在排队想要当兵的壮汉聊了聊,通过跟他们的聊天,徐清这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会想要参军了。 原来这些人大多都是通过报纸才知道战局到底到了什么地步的,而其中不少的慷慨激昂之句,经过酒楼茶肆的说书先生之口一一呈现在了天下人的面前,而在这个过程中,徐清还专门找来那些在前线牺牲了的烈士家属,把他们请到汴京之后,就负责给《韵社》的作者们讲他们的心情,然后让那些作者们用简单的文笔将这些丧失了亲人的悲怆之情全部写在了报纸上,这一下原本不关自己的事,通过这一个个简单朴素的故事,自然引起了天下百姓的共鸣。 毕竟谁没有爹娘呢,而人家却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上战场,这样的的气节,对于老百姓来说,显然是很管用的,也正因为这种种事先的铺垫,导致民间对于此战的关切程度一下子就热烈了起来,直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句话出来,再加上不少报纸还把有些商人捐钱,一家五兄弟齐当兵的事情大肆报道,这本来就已经酝酿得颇为雄厚的气氛顿时被点燃,也总算让他们下定了来当兵的意愿。 听完壮汉们的这番解释,徐清这才彻底了解到,媒体这个东西的力量到底有多么的强大,而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对于他打仗能不能赢,有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让徐清下定了要尽早立法的决心,只不过一想到立法这事儿,徐清的心中就又犹豫了起来,此时的宋朝法律,并没有十分完整的体系,可以说很像是英国的条例法,而非普通意义上的大陆法系,这样的法律体系对于徐清来说,无疑是十分陌生的,想要改革,自然也非常的难,所以对于此时,徐清只能去找包拯帮忙,毕竟这位宝龙图曾经当过很长时间的开封府尹,在刑名上颇具造诣,并且为人耿直刚毅,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让这样的人来主持法律的改革,显然徐清是放心的。 对于徐清的拜访和请求,包拯也很是重视,不过并没有直接答应徐清,而是让徐清给他点时间让他想一想,对此徐清自然也不好说什么,为官数载,他也已经是三十几岁的人了,自然知道其中有许多需要讨论的地方,以包拯的身份地位,也不可能直接答应下来,所以徐清也没多说,便直接告辞了,从此之后便开始专注在了战争与招生这两个方面,对于其他方面的事情,可以说是全部放到了一边。 而此刻的战场上,局势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辽国在财力上的底子终究非常的薄弱,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输送,所需要消耗的粮食可以说是个天文数字,至于钱财,那更是辽国朝廷所根本支撑不住的,而不同于宋国的事,辽国可没有银行这样的金母鸡给他续命,也没有一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匹夫来跟他共患难,在坚持了两个月的时间之后,辽国的国库终于支撑不住,辽国皇帝逼不得已,最终向整个王朝境内下达了增税的命令。 此令一出,天下皆惊。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