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8章 318.病危 (第3/3页)
到自己的屋子,对于汴京,他也是十分向往的,毕竟那里汇聚着整个世界最聪明的人,也凝聚着这个世界最尖端的科技,只有到了那里,才能触摸到时代的脉搏,天下的动向,这对于苏轼来说自然不能不说是一个必去之地。 不过对于苏轼来说,汴京城中最吸引他的还是各色科学技术以及各色文人墨了,这跟他的兴趣有关,他从先便喜欢那些被他人称之为奇技y巧的东西,也喜欢那些诗词歌赋,可以说在文学和科学上,他是个十分‘花心’的人,现在能去往汴京这个花花世界,自然是格外兴奋,所以回去之后也很快便收拾好了行囊,等着跟自己的父亲和兄弟,一起离开眉山,前往汴京城。 而另一边的汴京城,此时也是如同往日一般热闹,只不过皇宫之中的气氛却十分的压抑,宫人来回走动之间脸上的表情无一例外都是十分的凝重,整个天空也仿佛因为这凝重的气氛而变得昏沉了起来,就在今日早朝的时候,赵祯突然在垂拱殿上昏厥过去,全身发红,整个人好像是受到了电击一般不停的哆嗦着,这种状况把当时在场的所有宰相都给吓得不轻,立刻跟着旁边的太监们一起叫起了太医,现如今依旧是人事不知。 徐清等人坐在外殿的馆阁之内,每个人的脸色都不是特别的好看,赵祯的病情现如今还没有一个好的交代,御医们只是说中暑,可如果真是中暑,现如今应该造就清醒过来才是了,怎么可能会到现在还处于半昏迷的状态呢,不少人的心思不由得慌乱起来,皇帝作为一国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尽管是宋朝这样官僚体制十分健全的国家,也终究是皇权制度下运行的,若是皇帝殡天,则必然对整个国家会造成十分重大的影响,此时的赵昕实在是太小了,并且也还没有开始处理事务,若是冒然继位,必然会让国家出现一段时间的磨合期,而这段磨合期就会变得至关重要,若是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一些突发事件,则必然会引发整个朝堂震荡。 而且正因为赵祯的存在,改革派和保守派才那么多年相安无事,各行其道,若是新皇登基之后想要改变旧制的话,那么整个天下还不知道要兴起多少的波澜呢,尤其是对于保守派来讲,赵昕的老师乃是徐清这个改革派的元老,若是他登基之后,就算徐清知道事情大小,不选择对保守派发动进攻,可那些虎视眈眈着保守派官位的人,他们会不会怂恿皇帝将他们这些人贬斥出朝堂之上,这是一件十分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必然官位就那么多,后来者想要爬上去,就必然要踏着前辈的尸体,而他们保守派显然是一个很好的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经过长达十年的培养,遍及全国大地大学其教育出来的学生总量要远远的超过书院中的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十年的时间便让全国所有知识分子之中,接近三分之一的人都是从学校毕业出来的,这还只是短短的三年时间,且统计的是高级知识分子,若是算上识字率中的人口比率的话,那么百分之七十的人口则全部都是由学校来提供的,在这种状态下,废除科举制,全盘使用大学招募制度的想法便广泛的传播于改革派的官员中,这对于保守派来说,显然是十分难以接受的事情。 这一点,才是两派之间最大的矛盾,而赵祯便是这个矛盾的枢纽,有他在,所有人都会克制自己,以让王朝维持正常的运转,可若是赵祯驾崩了,新皇登基的话,必然没有那么大的威望可以让两党之间产生一个平衡,到时候恐怕就会有一番血雨腥风了,也正因为如此,所有的大臣们几乎都是一脸的凝重,他们几乎都在祈祷着,赵祯的身体,能够保持健康。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