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6章 376.王安石 (第3/3页)
,而为了保证地方上无法拥有权力抵抗中央,还把兵权收拢到枢密院来,然后将财权归于三司使,这样一来,地方上的官员无论要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报备中央,然后从中央拿钱才可以做事,这无疑极大的稳定了地方上的政权,让百姓不至于受到地方割据政权的迫害。 而在中央朝廷上,赵匡胤则吸收了唐朝宰相太少,权利太过集中的问题,将宰相分成了数个,并且用参知政事这类副宰相来分拨宰相的权利,从此之后,宋朝便再也没有出过权臣,这无疑是宋朝制度的优越性,可因此也让宋朝的行政制度变得无比庞大,且十分拖沓,任何政务处理起来都需要经过重重关隘,宰相多自然权利也就被分的越来越稀少,原本经过一个人便可以做到,现在却必须要过无数的关隘才能将事情办妥,这样一来权臣虽然没有了,可朝廷就有了冗官的问题。 可冗官总比造反来得好啊,前者只是多花钱多花时间而已,后者可就是能颠覆朝廷的了,自古以来,权臣的下场要么就是称帝如王莽、曹操,还有五代十国、南北朝的开国君主们,要么就是被满门抄斩,或者是被挖开祖坟鞭尸,如张居正、霍光都是如此,如周公一般得以善终的人,历史上寥寥无几,这便是权臣的危害。 而现在赵昕的命令,等于是把行政权和军权全部交到了徐清的手中,这已然与权臣没有了任何的区别,虽然众人知道赵昕信任自己的这位老师,可是毕竟人心难测啊,现在的徐清是一个忠臣,可等他在这个位置上坐久了会不会有其他的想法呢?没有人能够猜得到,曹操刚开始的时候不也只想做一个汉朝的忠臣么,到后来随着权利越来越大,从宰相到魏公,再到魏王,一步步的权利扩大让他最后成为了汉朝真正的掘墓人。 若是曹操不反,谁又能说曹操不是忠臣呢?徐清也是如此,现在的一切只是现在的而已,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现在徐清才只有四十二岁而已,正是一个人年富力最强的时候,凭借现在的科学医疗手段,徐清最起码还能活上二十年的时间,二十年之后,徐清还愿不愿意从这个位置上下来,还是会再进一步?没有人能够知道,所以所有人都害怕局面失控,这样的权利实在是太大了。 大臣的奏表可以说是淹没了赵昕的案几,而徐清也是招待了一批批关心此事的人士,这其中既有自己的老友如欧阳修,也有自己的老上司如夏竦,还有刚刚才离任的范仲淹,富弼以及他的学生们,甚至还有刚刚登上guan g的司马光、苏轼、苏辙、苏洵,所有人见到他之后说的都是劝他不要担任这个职位,不然恐留名于奸臣传中。 唯有一人于众人意见不同,在徐清面前大肆鼓励徐清让他一定要接下这份责任,并且还说天下已然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此时徐公若是执天下行政大权,必然能够将大宋建立起一个更为辉煌的国度,并且在徐清的面前便说出了“祖宗不足法,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的话,面对这位叫做王安石的学生,徐清心中默然,这位中国历史上最有名,同时也最有争议的变法家,还真是从小便对变法这件事很感兴趣啊。 之所以他会遇到王安石、苏轼这些人,这也是一件十分巧合的事情,那是欧阳修来见他的时候,正好是一年一度的科考结束的日子,而欧阳修正是这一届的主考人,按照科考的规矩,考生们自然要拜主考官为师,所以这些进士们便成为了欧阳修的学生,且此时的欧阳修已然是宋朝的文学宗师了,他在士林中的名气可比徐清大得多了,所以想要入他门者可谓十分众多,其中有名的便又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而王安石和司马光也是经由欧阳修引荐这才在宋朝大放光彩的,可以说欧阳修的眼光真的是十分老道了。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